在购房的复杂决策中,不少人出于各种原因考虑用父母的名义买房,同时由子女来偿还贷款。这一操作看似可行,实则涉及诸多要点与潜在风险,下面为大家详细剖析。
一、用父母名义买房,子女还贷款的可行性及要点
(一)贷款资格审查
银行在审批贷款时,会将重点放在借款人,也就是父母身上。还款能力是首要考察因素,银行会细致查看父母的收入状况,涵盖工资收入是否稳定、投资收益情况等,以此判断其是否足以覆盖每月的还款金额。例如,若父母每月工资收入稳定,且有一定数额的投资收益,那么还款能力就相对较强。同时,信用状况也至关重要,若父母存在逾期还款等不良信用记录,贷款申请很可能就会遭遇阻碍。只有当父母在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等方面都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,贷款申请才较容易通过。
(二)还款方式选择
子女通常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将钱转给父母,再由父母去偿还贷款。在这个过程中,务必保留好每一笔转账凭证。这些凭证是证明资金流向的重要依据,能在日后出现纠纷时起到关键作用。比如,一旦发生家庭内部的财务争议,清晰的转账凭证可以证明子女确实履行了还款义务。
(三)产权归属界定
房屋产权登记在父母名下,从法律层面来讲,房屋就属于父母的财产。日后如果涉及到房产的处置,像出售、赠与等情况,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,并且要充分尊重父母的意愿。例如,父母若想将房屋出售,子女不能擅自决定,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。

用父母名义买房,子女还贷款可以吗?有什么弊端
二、用父母名字买房的弊端
(一)贷款受限
由于老人年龄较大,贷款往往会受到诸多限制。通常情况下,老人可能无法获得贷款,或者即便能贷款,贷款期限也会较短,贷款金额也会较小。这是因为银行考虑到老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期限的不确定性,为了降低风险,会设置较为严格的贷款条件。比如,一位 65 岁的老人申请贷款购房,银行可能只会批准 5 年期限、较低金额的贷款。
(二)无法处置房产
用老人名字买房,老人就成为了房屋产权人。如果子女想要处置房产,比如出售、抵押等,必须要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才能办理相关手续。这可能会给子女带来一定的不便,尤其是在老人身体不便或者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。例如,子女因工作调动需要出售房屋,但老人因对房屋有感情不同意出售,就会陷入两难境地。
(三)可能遭遇分割
在老人去世后,老人名下的房产作为遗产会由其继承人继承。如果有其他第一顺位继承人,那么房子就需要作为遗产进行分割。这可能会导致子女无法完全获得房产,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纷。比如,老人有多个子女,在老人去世后,房产需要由所有子女共同继承分割,这可能会引发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。
用父母名义买房由子女还贷款这一操作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购房目的,但其中涉及到的贷款资格审查、产权归属等问题以及潜在的弊端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。在做出决策之前,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,权衡利弊,避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。
了解更多娄底二手房、租房、新房,请关注娄底房产网。
